在经历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潮”后,最新数据显示“破净”的理财产品在陆续收复失地,投资者的账户迎来了“回血”时刻。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已经企稳?作为资管行业的“新兵”,银行理财如何弥补权益投资“短板”?
2022年股市、债市先后出现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幅回撤,两次“破净潮”令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经历了一段时间调整,市场表现逐渐企稳,理财产品净值也有所回暖。近期,有不少投资者纷纷“报喜”,晒出了理财产品翻红的好消息,为了增强投资者信心,也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着手调整资产配置策略,适当增持低风险货币类、固收类资产平滑风险。
理财产品净值逐步企稳
(资料图片)
2022年3月、11月,在股市、债市波动的影响下,理财产品“破净潮”来袭,着实给了投资者一个“惊吓”,在震荡行情之下,有人选择“割肉”离场,有人选择默默等待,期盼曙光。
今年以来,伴随着债券市场的逐步回暖,理财产品净值也在逐步回升。“去年年底‘破净’一度让我引起了恐慌,对理财产品失去了信心,不过好在现在终于翻红了。”某投资者表示,从其晒出的收益来看,从3月初至今,理财产品的日收益表现均为正,产品净值也均在1以上。
从亏损到如今的收益回正,投资者们终于迎来了好消息。从净值表现来看,“破净”的理财产品也在陆续收复失地,目前,存续的46241款理财产品(剔除无净值表现的产品)中,共有44856款理财产品的单位净值表现大于或等于1,占比高达97%,仅有1385款理财产品单位净值小于1。对比来看,2022年12月末,单位净值小于1的理财产品超过6300款。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预计,今年以来,随着股债市场企稳回升,理财产品净值也持续修复,市场对今年理财收益预期相对乐观,不过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会持续回升并不确定,目前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固,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股市、债市可能再次发生短期震荡的情况,理财产品市场波动将成为常态。
理财公司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成立至今,银行理财公司已走过了三年多的发展路程,在净值化转型的要求下,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运营管理能力、资产配置能力都面临不小的考验。回顾2022年的“破净潮”,在发生“破净”的理财产品中,混合类、权益类等高风险资产配置、固收+产品“破净”的概率更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权益类资产占比过高;另一方面则为投研能力不足所致。有相关理财公司人士坦言,“公司配置了一些权益类资产,导致理财产品2022年的业绩表现都不太好,因为去年初股票的表现一直处于高位,建仓的时间点也处于高位,所以导致产品出现亏损,此外,理财公司投研能力不足确实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破净”引发的“赎回潮”现象也让银行理财公司清醒地意识到产品运作模式距离客户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近期,为了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产品收益表现,已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在资产端和风险防控方面做出了调整,主要包括适当增持低风险的货币类、固收类资产品种。
例如,平安理财在该公司发布的启航系列产品宣传文案中表示,“债市已基本企稳,虽然从趋势上可能还没有很好的交易机会,但仍有不错的信用票息收益机会。启航主投高等级信用债,且主要以持有到期、追求票息收益为目的”。中银理财短期限“稳健直通车”系列产品中,部分配置估值稳定的债券资产,存续期净值相对稳定,力争减少受市场波动影响的风险,同时精选高性价比优质债券,追求可靠的票息收益。
除了将资产配置进行调整,减缓因市场震荡引起的净值波动之外,也有不少银行理财公司推出主打“低波稳健 ”的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通过波段择时操作获得资本利得来增厚产品收益。
南财理财通特邀专家卜振兴认为,多元化理财产品可以通过均衡配置,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挖掘不同市场的投资机会,获取超越单一市场的收益。
投研、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资管行业的“新兵”,当前,银行理财公司尚处于探索时期,虽有脱胎于母行独立运行的优势,但投研、运营管理、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有多家银行高管就理财业务发展方向划出了重点。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表示,针对由于净值波动导致客户赎回引起的流动性管理压力,招商银行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反思。从经营策略上,招银理财要稳定规模,同时,优化结构,丰富产品线,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提升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系统科技支持能力。
谈及对理财业务的展望,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张旭阳直言,2023年理财规模增长不是目的,而是能力提升的结果。在资产配置方面,张旭阳强调,“对权益资产并不过分乐观,对利率债也不过分悲观,将以提升交易能力而非单纯依赖低波资产来稳定产品的业绩表现”。
目前来看,银行理财的确在权益资产投资方面存在短板,但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所弥补。正如卜振兴所言,第一是通过与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参与权益类、衍生品类资产的投资,实现强强联合;第二是投资具有增厚性质的资产,例如定增、收益互换等资产,为资产投资提供较高的安全垫;第三是充分利用期权期货等品种,对冲市场波动;第四是投资低波动的资产,例如宽基指数、行业指数等。
与债券等资产相比,权益类资产波动性较强,在市场波动时净值浮动也较大,理财公司也应对投资者做好风险提示。在刘银平看来,投资者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兼具的任务,当前,理财产品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不高,理财水平也偏低,对短期净值波动的接受度不高,银行及理财公司需培养投资者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